文章打完發現是從礦石出發的自我哲思... 從2013接觸能量、從2017開始探索身心靈、2019成立宇宙合作社... 一路上血淚愛與快樂,都陪伴著我成長,截至現在合作社也4年了,從最單純的礦物販售的起點到現在,透過三篇小文章整理一下自己。
價格教會我的事
從我身上出現第一個天然石的物件時,是2013的時候,那時因為體質敏感又不相信看不見的東西(嚴格說起來不是想面對與承認),帶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花了一筆超出自己預算的金額購買了現在想想超出市場價蠻多的手排與墜鍊。
到底多大一筆?大概是一般入手價再往上4-5倍的價格,三千的價格對於當時不論是收入或是新手小白的我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雖然單就已知道成本與售價差距,過去的我總是在想「哇,他從中賺了好多」 工作室的貓,咪咪,很黏人°
但另一方面「我不再受干擾,其實是很值得的」
想法之間不停拉扯。
而在時間的推移、大環境的事件變化之下,我不停地在定價間來回思考,最終不再撕扯自己的思維,脫離了心態上的貧窮迴圈。
我想如今誠品或是其他實體書店走向結束,大多數是消費者進入實體店面,體驗著店家整理好的書單、規劃與分類得宜的分區、逛著品牌之間的銷售合作而規畫出的其他選物區、又或是享受著溫度嗅覺舒適且平靜的空間,但僅停留於體驗資源卻未付款的行為。
基於網路購物的發達以及不同的售價之下,大多數消費者只在未付款的狀態下便離開實體空間,而付款的動作則是保留到網路上來選擇便宜的店家付款,實體店家也因此無形中損失了能賺取利潤的機會。因為消費者不願意對於"消費了看不見的資源"付出等重的支持,而那支持在消費裡便是金錢,長期下來實體店家也因此不堪負荷的咬牙撐著,最後選擇結束營業。
其實這些無形成本便是定價架構中的其中一個重要環節,雖說可以理解網路商店因不需這些空間成本而選擇將定價降低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只是消費者能不能有意識到又是另一回事。當然能在實體空間感受完,考量重量的關係,選擇回家在同一個店家的網路商店結帳那當然是不在話下。也是有許多店家考量到這樣的消費心理而繼出了現場結帳滿額可以免運送到家的服務,想用這樣的方式補足、留住消費者。另外以免引起爭議,特別申明:逛來逛去就是沒有特別想買的東西而離開完全不在此討論範圍之中。
回到礦物上,當初的我也是選擇了消費能量工作者的專業建議與他的技能,而付出了比物品售價多更多的費用。如果說成本*3是一般商品的售價,那麼這樣的專業與技能再多上更多,如今的我也不覺得被"搶劫",真的要說,我好像也沒有窮到賺不到那1000元,如果這1000元對我來說那麼重要,或我真的那麼貧窮,我又為什麼非買不可?既然我願意接受這價格,也證明了我確實需要,至少報價在我多努力一點就可以的範圍。 更何況,會玩遊戲的人都應該知道,普通的裝備,跟有附魔的裝備價格是天差異遠。
不論是能量上的附魔、生活故事意義上的附魔、安慰劑效應的附魔、自己喜好的附魔、品牌形象或故事的附魔、市場情形附魔、抑或是特殊狀況的附魔,本身就使看似沒什麼的商品多了更多層的意義。
我想沒有人能夠輕易的將手邊珍貴的物品售出吧?那個無價,便是我們身為人最可貴的資源之一,「意義」是我們能夠透過「意識」來附魔的無價技能。
同系列文章閱讀:一路上我從礦石學會的事-與礦石互動教會我的事 & 買礦石的人教會我的事
댓글